——航運學院扎實推進防疫期間科研工作有序開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航運學院堅持疫情防控與事業發展“兩手抓”“兩不誤”,聚焦科學研究重點,科學研判形勢,精準謀劃工作,多措并舉積極應對,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學院科研工作扎實有序開展。

做實做細管理服務  科研工作精準施策

疫情防控期間,學院科研辦認真落實值班制度,做到責任人員電話暢通,隨時做好科研咨詢服務和相關材料上報工作。強化科研信息化管理,加大網絡服務力度,最大程度減少人員聚集、現場業務辦理,通過QQ群、微信群、電話等方式及時發布各類科研信息。積極摸底跟進重大和重點項目申報,建立應急反饋溝通機制,分層分類梳理和動員,加強線上指導和服務,對情況特殊的老師點對點進行提醒,確??蒲薪M織與服務科學高效、精準到位,劉明俊教授因疫情原因不能回國,在其申報“2020年中國航??萍钾暙I突出人物”過程中,科研辦主動聯系協助做好相關材料準備工作。目前,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20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項(其中負責課題級項目1項)、參與交通強國試點單位申報1項、專利申報15項、省級獎以上申報3項,獲批專利8項、校級項目2項。

校慶日成功舉辦線上學術交流活動


深入開展科研和學術交流活動,成功舉辦線上武漢理工大學“校慶日”學術活動——船舶智能航行高端論壇,邀請國內智能航行領域頂尖學者作學術報告,300多名師生參加,互動熱烈、效果良好。此外,學院為做好疫情期間科研服務項目推介,策劃和組織全院教師對科研成果及科研合作意向進行搜集凝練并制作學院科研宣傳ppt,相關工作得到學校成果轉化中心高度認可。

以系為單位開展國家基金申報研討

應時而變主動作為  有力夯實科研基礎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深厚的行業背景為學院科研服務社會帶來了巨大機遇,近幾年學院年均科研到賬經費超過7500萬元、年人均科研到賬經費超過120萬元。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產學研對接活動帶來了巨大挑戰,教師無法到企業開展相關科研活動,必然會給橫向科研項目簽訂、科技成果轉化等帶來諸多困難,對本年度橫向經費任務完成也將造成一定影響。對此,學院黨政班子高度重視,統攬全局,科學謀劃,整體推進。從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傳統技術深度融合方面入手,拓展新興研究領域,培育科研新增長極;在強化“橫向推動縱向、縱向孵化橫向”的科研發展思路上著力,增強理論研究的實用性,提升社會服務科研項目創新性,不斷優化學院橫、縱向科研項目比例;以發揮利用現有資源為根本,將地方研究院作為科研工作陣地延伸,轉移業務環節與功能,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科研項目實施的影響。

在具體工作落實方面,積極主動參加學校人工智能研究院規劃與建設,積極推動學校與江蘇海事局共同成立長三角研究院建設,積極做好海南研究院航運大數據、襄陽研究院載運工具導航研究室等規劃建設。同時,以學院獲批“導航工程”專業為契機,引進導航工程方向高端人才,主動對接長江通信管理局、國家航海保障中心等單位,拓展學院科學研究領域,培育新的科研增長極。

迎難而上多措并舉  科研項目有序推進

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學院上下齊心協力、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積極主動采取多種措施抵消疫情對科研工作的影響。相關教授因時而變,積極和業主單位協商調整項目實施方案,采用電話、郵件等方式和海事管理機構等進行溝通協調,爭取對學院科研工作的支持,采用線上方式開展項目調研、咨詢、評審和鑒定,確保學院科研工作有序開展。通過前期溝通與協調,2020中國航海學會組織的第一場專家評價會就是學院劉敬賢教授負責的項目“長江干線重大涉水工程建設通航安全關鍵技術及應用”,該評價會也是中國航海學會第一次采用線上方式進行。甘浪雄教授疫情期間對其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扎實推進,共開展線上線下項目咨詢與評審10多次,其負責的重大橫向項目“中俄東線(南段)長江盾構穿越工程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報告”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結題評審,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原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徐光、蔣千等參加會議,相關工作得到與會專家及相關單位高度認可。根據不同地區疫情防控舉措,鼓勵尚未返漢教師或博士研究生在保證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出差做好科研項目接洽與溝通,博士后曾旭明協助其合作導師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赴大連參加項目申報書撰寫工作,集中隔離7天、集中辦公20多天,在北京疫情嚴重時期主動請纓報送項目申報材料到科技部,為學院疫情期間科研工作順利實施做出了積極貢獻。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線上線下結合方式組織項目評審


中國航海學會為學院項目組織線上專家評價會


疫情期間學院教師赴大連集中辦公撰寫項目申報書

目前,學院參與“十三五”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調研,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四五”智慧航運報告撰寫與提交;參加學校組織的中國航??萍及l展報告編寫工作,牽頭負責“船舶駕駛”領域編寫工作;參與“通信導航與遙感”“航海教育與文化”“航海保障”等編制工作;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平安交通”撰寫工作,提交其子項目“交通關鍵崗位人員職業健康防護技術”任務書;完成“新基建”促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建議。

(撰稿:劉克中,代君   審核:趙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