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代碼082302
培養層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培養類型全日制學術型學位
航運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于199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得博士授予權。本學科主要利用信息技術探索和解決水路交通運輸領域的安全和保障問題,不僅開展交通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和控制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同時也注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交通風險、船舶控制、交通管理、航海仿真、海事裝備進行研究。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授14人(含博士生導師4人)、副教授36人,近5年來,承擔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省部級項目30多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多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7項,科研經費累計超過3.0億元。經過近20年的積累和沉淀,本學科在船舶控制與智能航海、交通信息控制與裝備、海事管理理論與技術、交通環境與安全保障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和優勢,具有較高的行業聲譽。研究成果在水路交通、海事管理和航海保障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本學科研究生在港口航運及物流企業、交通裝備制造及信息化企業、海事管理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單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學科代碼0810Z1
培養層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培養類型全日制學術型學位
導航與信息工程是學校經批準于2016年在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點,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研究物標定位、跟蹤、導航這一連貫過程,探索導航領域信息感知、處理及應用,是由信息與通信工程、自動化控制、交通運輸工程等多學科領域交叉結合的新興學科。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導航通信與網絡技術、智能感知與導航服務、船舶智能航行與自主導航。
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9人,講師4人,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6人,獲得博士學位教師19人(含獲得國外博士學位教師5人),在北斗衛星信號處理與應用服務、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載運工具航行特征數據挖掘與導航應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導航與事件檢測、載運工具導助航服務等方面形成了研究優勢和特色。
隨著國家信息產業升級、以“北斗”衛星導航服務為引領的新興產業鏈的形成,以及室內定位與導航、普適計算環境下的位置感知與物標跟蹤等在民用和軍事領域應用的快速發展,本學科領域在國家推動實施科技創新、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學科代碼0824Z3
培養層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培養類型全日制學術型學位
綠色船舶與環境保護是學校經批準與2016年在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點,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主要研究船舶航行對海洋環境和大氣環境的污染危害及其相關預警、處置技術,是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領域。航運學院在本學科領域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包括:
(1)船舶及海洋工程污染控制理論與裝備技術:包括船舶航行節能技術、船舶污染排放控制技術、大型污染事故處理和應急集成技術、船舶污染物檢測技術,以及海洋環境的污染應急決策和響應行動相關支撐技術。
(2)水路危險品儲運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包括船載危險品風險防控,危險品船舶狀態實時監測的控制技術、危險品船舶運輸過程中的信息識別技術、危險品船舶作業標準、水路危險品事故分類應急處置技術等。
學科代碼0861(原085222)
培養層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培養類型全日制工程博士專業學位,全日制/非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1981年至今,我校一直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單位。1998年獲批“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成為該領域協作組副組長單位,2021年獲批“交通運輸”領域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航運學院在交通運輸領域長期致力于船舶交通組織、船舶通信與導航、通航安全與海事應急、船舶污染防治等領域科學研究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關研究成果在支持國家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管理及裝備信息化水平提升、服務交通企業安全生產實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本學科研究生在航運及港航企業、水路交通裝備制造及信息化企業、海事及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等單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